十大机构看后市:居民存款搬家对A股中长期走势构成强劲支撑中线行情健康向上短线波动仍未结束
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12-46吨内燃叉车

  特征三:海外高债务资金利率和央行被动的降息压力共存,欧美国家在高债务资金利率的环境下被迫步入降息周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当中的压力在减缓,反内卷的大趋势下,未来中国制造业把份额优势转变成定价权、进而转变为利润率长期回升,是中长期能预见的最重要的基本面线索之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牛市氛围不容易消失的判断正在验证。短期市场调整消化性价比矛盾,但调整阶段,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热度。而新的结构行情,演绎依然非常有弹性。脉冲式调整后,市场至少是有机会的震荡市,等待新催化、新主线指数再上台阶。

  前期强动量行情集中演绎后,市场出现脉冲式调整。市场调整有三个意义:1.原先存在的市场性价比降低、科技动量行情拥挤交易等阶段性问题集中消化。2.市场单边上涨可当作前提的阶段告一段落,长中短期景气展望+性价比评估重新变得重要,市场预期的重新锚定也在调整过程中完成。3.能够带领市场中枢进一步抬升的领涨结构尚不明确,市场调整,完成降速,进入等待新催化、新主线的阶段。

  我们依然提示“牛市氛围不容易消失”的判断,短期行情正在验证这一特征:本周市场调整,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热度,后半周上涨公司数量逐步提升。而新的结构行情,演绎依然非常有弹性,本周固态电池和反内卷行情体现高弹性。脉冲式调整后,市场至少是有机会的震荡市。市场会在强势状态中,等待能够推动指数再上台阶的新催化、新主线。

  短期性价比问题快速消化后,更加关注科学技术成长机会:固态电池和电力设备反内卷是新的高热度方向。AI算力本身也是高景气+中期估值提升有空间的方向。持续关注机器人产品验证关键窗口。反内卷终局的受益结构,主要是全球市占率高的光伏和化工,短期迎来预期升温。9月美联储降息成定局,看好港股相对A股修复超额收益。

  从结构上看,前期融资净买入规模靠前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在9月2日市场震荡行情以来,融资资金出现转向,而电力设备、非银金融、汽车、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等行业,融资余额维持净流入态势。展望后续,A股大概率将延续震荡上行的走势,但需关注短期波动风险,重点观察市场量能的边际变化。从国内外环境来看,美国8月非农数据疲软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同时“十五五”规划布局下政策预期逐步提升,为市场行情提供支撑。9月5日,证监会修订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三阶段费率改革落地,费率改革顺利收官。长期资金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为A股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并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配置机会:成长板块上半年展现出较高景气度,随着产业趋势积蓄向上,更多景气线索聚集有望形成轮动主线,但短期市场波动或有所加大,其中,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具备补涨潜力,可关注其资金回流情况。此外,低位板块如部分消费细致划分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可能轮动走强。中长期视角下,关注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带动的“反内卷”概念,估值具备安全边际的红利资产,服务消费领域的低估值标的、受益于国内高技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科技自立方向。

  在9月市场进入震荡调整窗口期,短期策略应以防御与稳健收益为主。建议关注兼具周期属性与高股息特征的板块,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同时,红利板块仍是外资和长线资金偏好的方向,配置价值突出;债券市场亦具备避险功能,可作为组合中的平衡资产。

  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半导体、自主可控等)与券商板块,若后续反弹后继续调整,反而将是中期加仓的良机。10月中下旬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若顺利举行,有望缓解外部不确定性,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四中全会将正式召开,“十五五规划”大概率将以科技和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线,强化政策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支持;券商板块在长期资金市场改革和流动性改善背景下,具备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空间。

  下周三PPI数据的表现至关重要,可能是中短期向顺周期风格切换的“发令枪”。当前市场“抢跑”迹象已有所显现,但这并不妨碍交易信号明确后行情的进一步展开,一旦高位板块启动调整,市场对低位相关板块的做多意愿往往会明显升温。后续具体的交易情形可能分为两种:若 PPI没有到达预期,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建议关注泛科技中相对低位、具备“看涨期权”特性的机器人、AI应用、智驾等,不过考虑到当前ETF交易占比提升带动板块联动性增强,若AI高位品种出现调整,则中下游板块也较难逆势有巨大涨幅。若PPI明显好于预期,则未来1-2个月有望切入顺周期价格品种主线,但中长期、直到明年上半年我们仍看好科技方向。

  展望后市,虽然本周五市场气势如虹、创业板指大幅反攻,但市场波动加大已是不争事实,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来关注:其一,在全周多数时间里,市场跌时放量、涨时缩量;其二,宽基指数表现明显分化,创业板指在光模块和新能源驱动下演绎极致行情,但市场并未出现良性轮动,赚钱效应不强;其三,主要宽基指数的走势结构并未完全修复,其中最强势的创业板指依然没有摆脱技术压力。我们大家都认为大盘短期出现的双向波动并未完全结束,近期仍有震荡整理的需求,部分大热板块产生“虹吸效应”,在演绎极致行情的同时也伴随着波动风险。当然,从中长线视角看,政策、资金、情绪等因素依然支持“系统性‘慢’牛”健康运行,目标继续瞄准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5178-2440)的0.618分位。

  配置方面,基于“中线行情健康向上,短线波动仍未结束”的判断,我们提议:中线仓位继续持有,能够尝试借助本轮波动(如上证指数跌到MA20至MA60之间时)择机增配,但尽可能的避免追击短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同时,考虑到短期波动仍未结束、部分板块前期涨幅较大,可优先考虑“加金融、减科技”,适当降低组合弹性,建议关注券商和银行(尤其低位小券商、小银行),地产,中字头基建,社服等。

  根据历史规律与当前宏观趋势,第八轮居民存款搬家周期已于2025年初启动,资金正持续从银行体系流向权益市场,对A股中长期走势构成强劲支撑。本轮搬家兼具“低利率推力”与“长期资金市场拉力”,政策层面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分红水平,系统性增强A股投资吸引力。与2007年和2015年股市驱动周期类似,本轮资金迁徙预计将推动A股市场企稳回暖,带来增量资金入场、融资余额扩张及投资者开户数增长。居民对经济信心逐步修复,叠加定期存款到期潮,共同促成资产再配置。随着赚钱效应显现和制度红利释放,A股有望迎来中长期良性发展,居民资产结构向权益市场转移趋势或将持续深化。

  目前A股市场处于新“国九条”行情+类“四万亿”投资的重叠趋势中,在稳住股市的政策指导下,2025年A股市场大概率以“慢牛”方式运行。

  中维度来看(季度),2025年下半年由于中美关税再次获得90天缓冲期,且我国7月出口数据保持较强韧性,而近期海外市场对美国对等关税的反应也相对温和,总体保持强势。未来对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的将更多来自于正在推进的“十五五”规划,方向主要在:科技、绿色(环保)、服务等方面;而宏观经济稳定,建议关注消费领域有基本面支撑的板块。

  创业板和北证50“阳包阴”率先完成强势表态,预计创业板和北证将强者恒强,继续引领指数创下新高。在芯片暂时熄火后(从空间来看已基本回调到位),固态电池接力成为新的热点方向,同时底部的光伏设备、储能等板块也陆续突破。从技术面来看,文华商品指数在跌至60日均线后获得支撑,如期反弹,与我们此前提示的商品将在60日均线初向上变盘的判断相一致,目前最为强势的多晶硅已经率先向上变盘突破,反内卷相关板块仍在底部,投资者可热情参加低位的光伏、化工、钢铁等板块。

  中长期的上涨趋势并未打破。一是最近的政策倾向不断透露出未来财政支出的方向正逐步转向居民端发力,这是未来经济恢复潜力的基础。如最新的生育补贴,虽然力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开了先河的意义在于政策方向从投资端向居民端的转变。二是7月的政治局会议对海外风险的定调较4月份更为乐观,中美贸易谈判达成乐观结果仍是大概率事件。三是JacksonHole会议上鲍威尔言论鸽派,为9月降息打开方便之门,全球风险资产的强势并未有结束的迹象,无论是密码货币、海外股市都在贸易缓和、降息预期和强力财政的预期下持续上行,目前并没有走弱的形态和风险事件驱动出现,全球风险偏好的上行将助力A股行过万重山。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规定》的修订是落实证监会2025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政策信号清晰且有力,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费率机制的改革和调整,重塑行业利益分配格局,使其向投资者利益和长期投资导向倾斜,政策通过禁止双重收费、强化服务导向和提升透明度,规范销售行为,遏制短期主义和套利空间,并通过制度建设净化市场环境与提升服务效率。本次改革方案的出台是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蓝图中的关键一步,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实现从规模驱动型增长向投资者回报型导向的里程碑式转型。